发布时间:2017-12-10 21:41 文章来源:
刘敬贤将弘扬辽菜作为毕生的责任与使命,曾先后被聘为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烹饪顾问,并受聘东北大学客座教授,传授烹饪技艺与文化。“厨师、老师、经理、评委,我还是最喜欢‘老师’这个称谓。”回忆起讲台上的自由挥洒,刘敬贤大师连眼角的皱纹里都有了笑意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,刚开始是把烹饪作为谋生的手段,后来他觉得更应该把烹饪当做一门科学、一种文化、一门艺术、一项事业去对待。听过他课的学生有一万多人,弟子一百多人,多人成为大师级的人物。
创新记:“辽菜要想发展,必须创新。”
刘敬贤发现,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,不单要吃好,更要绿色、环保、健康、卫生、快捷,辽菜的创新必须围绕着这些展开。有一年,刘敬贤大师到日本进行烹饪表演,在一家大饭店,他发现即将举行婚礼的饭店后厨只有两个老太太忙碌着,她们把一道道经过速冻的菜肴加热后摆上酒席,他大受启发,“为什么不把辽菜也速冻起来,使辽菜更快捷地服务于社会”。回国后,他开始了对辽菜速冻的研究,很快便取得了成功。“人们特别认可,经常是排着长队购买。”多年后,刘敬贤大师兴奋地回忆……
“我们的厨师们要不断发现更多更好的原料,更多的调料,研究出新的烹饪技法,调制出新的口味,新的菜式。” 刘敬贤大师对辽菜的后来者寄予厚望,“一个行业也好,一个国家也好,有创新才有灵魂。”
人物小传:
刘敬贤:中国辽菜创始人,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,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,现任中国烹饪协会首席顾问,中国烹饪协会理事,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是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大赛评委,世界中餐名厨协会副会长,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,中国珠海餐饮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,辽宁省烹饪协会终身荣誉会长、辽宁省名厨委终身荣誉主席、辽宁省饭店协会终身荣誉会长,沈阳市人大代表。
先后受聘于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对外经贸大学、东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高级烹饪顾问和客座教授,沈阳外事服务学院名誉校长。精通辽菜、鲁菜的烹制及其它各大菜系的烹制技法,传承和发扬了满汉全席的制作,博采众家之长,敢于创新,代表菜品有兰花熊掌、红梅鱼肚、凤腿仙鲍、游龙戏凤等。
个人事迹被拍摄成电视剧《烹饪冠军》,被法国《欧洲时报》、日本《朝日新闻》、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、香港《明报》、《大公报》、台湾《民生报》、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辽宁日报》、《沈阳日报》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。入编《中国烹饪大辞典》《中华英模大辞典》。其事迹编入小学课本《思想品德》。
相关文章